一 師生關係
師生關係是學校社會環境中最重要的一環,師生間的交互作用關係是影響教學效率的一項重要因素 ,師生互動關係是一種動態的過程,有效的溝通原則與技巧有助於師生關係的建立。
二 衝突的意義
衝突係指個人、團體或組織間,因目標、認知、情緒和行為之不同,而產生矛盾和對立的互動歷程。其包括下列四個要素:1.雙方成為對立者,2.觀念價值的差異,3.彼此的交互歷程,4.雙方的認知差距 。
三 衝突解決的功能
1.可以避免學習效果、教室氣氛、師生關係等停滯及惡化。
2.可以解決師生之間因種種不一致所產生的問題。
3.可解除彼此的不滿與誤解,並調和彼此的差異。
4.促成師生彼此的態度、言行、觀念等等的改變。
5.可藉此評估及了解教師的教學、輔導與領導能力,更可經由面對衝突與衝突的處理而增強教師自我的能力。
四 衝突的發展過程
衝突是一種動態現象,也是一連串的發展過程。每一個衝突「情節」,是在前一個情節結束之後才產生的,而其本身結束時所產生的「餘波」,又導致下一個衝突情節的開始。每一個衝突情節,可以分為四個階段:(1) 潛在階段,(2)認知階段,(3)行為階段,(4)結果階段 。
(一)潛在期 :班級內成員之間,由於年齡、學歷、認知目標、人際溝通、工作特性、法令僵化等等因素,而造成成員和團體之間,產生挫折和沮喪的感受,引發衝突的前奏。例如,傳統守舊的朵拉教師希望學生一定要學習瑞典話,因而對於不講瑞典話的學生態度不佳,甚至處罰其不能吃飯,但學生仍因學習效率差或是文化、心理等因素而繼續講瑞典話,故引起朵拉教師的反彈,認為他們不受教。
(二)認知期:雙方之間經歷挫折後,意識到衝突的存在。然後會根據主觀意識,界定衝突的性質。在此時期,如果雙方都以負面想法來解釋對方的行為,則會加速衝突發生。例如,朵拉教師認為:伊利娜個性倔強而故意與她作對,自己是為這些學生前途著想,而希望伊利娜道歉;而伊利娜也認為:老師故意找其他同學麻煩,自己只是為同學仗義直言,並沒錯為何要道歉。因而雙方因認知不同而產生對立衝突。
(三)行為期 :一旦情緒不定,憤怒加深,雙方會選擇和執行衝突的解決方式,以期穩定局面或滿足彼此雙方的需求。選擇和執行衝突的解決方式,可分為五種:競爭、合作、妥協、逃避或適應,這五種方式的選擇,端視衝突雙方堅持己方利益和顧及對方利益的程度而定。
(四)結果期 :雙方評估前一階段產生的效果,是否符合自身的利益和目標。雙方需求的滿意程度高,可以加強彼此信任和合作;而某一方的滿意程度低,則可能埋下日後更大衝突的根源。師生衝突是否產生有益或有害的結果,端賴教師的管理而定。無效能的衝突管理,常肇致師生對衝突採取負向的反應。長期負向反應下來,自然會形成對立性、威脅性的班級文化,進而形成破壞性的衝突和危害到整體健康。反之,有效能的衝突管理會引導師生採取正向的反應,會塑造出彼此間合作性、支持性及親密性的班級文化,進而提升教學績效 。
伍 師生衝突原因
師生衝突之原因可以分成個人、組織與社會三項,在個人方面,如教師的權威,個人的人格因素等;在組織方面,包括:文化差異、過度的競爭等;在社會方面,如社會價值觀的混淆,不當的增強與示範等。
六 師生衝突的處理與預防
(一)師生衝突的預防策略
1.營造良好的班級氣氛:
1.訂定管理規則,並能夠尊重學生合理的要求。
2.對於學生有合理的期望,以避免增加學生過多的壓力。
3.考慮學生個別情況,給予不同的表現機會。
2. 建立有效的師生溝通
1.多用傾聽、澄清與回饋,少用教訓與灌輸,使自己更開放、更有彈性,能夠接納學生的各種意見與建議。
2.善用肢體語言,可促進教師與學生的正向互動。
3.發揮幽默的技巧,能更開明、創造性的扭轉情勢。
4.常與學生接觸,了解學生的個別情況與差異。
5.多點關懷與愛心,以「體諒」的態度來了解學生的困難與問題之所在。
6.能夠處理自己本身的情緒,以及恰當的表達方式。
3.了解並尊重學生的需求
1.了解學生的興趣與需要,並且能夠使其適時得到鼓勵與成功的經驗,而充分發揮其潛能與個人抱負。
2.提供正常管道,容許學生適時發洩情緒,表達所思所想。
4.善用教師專業權威,以贏得學生的信任
1.引導學生了解正確的道德倫理觀念。
2.體認本身工作的重要性,並且能夠以身作則。
3.適時發揮專業知識的判斷與運用,避免濫用權威來管理學生。
4.定期參與專業訓練的課程,能熟悉輔導技巧,協助學生身心發展。
(二)師生衝突的處理策略
1.立刻隔離衝突
1.隔離衝突的師生,終止衝突的進行,冷卻彼此情緒,理性面對問題。
2.隔離事件中的教師與學生,使其冷靜。
3.驅散現場圍觀的同學,以免聚眾起鬨。
2.認識並界定衝突
1.學校相關單位(學務處或輔導室)應約談衝突事件的教師與學生,共同釐清事件經過,以還原事實真相,了解衝突真正原因。
2.約談其他在場學生,徹底了解事件起因、過程及責任歸屬。
3.運用幽默
有時幽默能轉化衝突中敵意的氣氛,開放溝通之門。一般而言,為對方接受的幽默,才有助化解衝突。
4.進行協調溝通
1.傾聽學生的感受,使其內在之不滿與委屈有適當發洩之機會。
2.邀請家長到校溝通,就雙方誤解、爭議及道歉、懲處等事宜,謀求合乎情理法之解決方法,來共同處理衝突行為。
3.輔導追蹤,並與學生言歸於好,化干戈為玉帛。
5.尋求第三者協助
1.安撫雙方不滿的情緒,以降低雙方尖銳的對立。
2.持續追蹤輔導當事學生,建立案例追蹤。
3.採取問題解決的方式,在學校行政人員(訓導人員、輔導老師、導師、任課老師及有關教師)的協助下,讓師生雙方,坦誠溝通,然後綜合雙方的意見,尋求雙方有利的方向,也就是「雙方皆贏」的解決方法。
結語
l師生間衝突的存在,是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衝突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處理不當所帶來的後果。不但破壞師生情感,而且影響到教學成效,危害到整體學校健康,甚至產生社會問題。師生衝突或許會導致師生雙方的不愉快或是情緒發洩,但是衝突本身也的確可以避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師生互動過度僵化,以及促進教師態度、觀念、言行的轉變。身為教師不但須建立衝突的正確觀念,更重要的是將衝突視為可解決的問題,加強衝突處理相關技巧的訓練,這些技巧包括溝通技巧、晤談技巧、人際關係技巧、問題解決技巧、談判技巧、仲裁技巧等等;以衝突分級管理的概念因應師生衝突,如此不但能順利的進行教學活動,更能增進彼此的關係,贏得學生的尊重;而學生也學會適當的表達意見與需求。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