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年一貫課程原來立義精神是:多元化教學、統合化課程、生活化教材,消彌考試引導教學,重視以人本為教育,以學生為中心,而非由老師為領導的教學,將九年課程分為七大領域。減少各科授課時數,重視各課程的統合及學習。以學校本位課程教學及動態評量。
二、九年一貫課程面臨的問題:
(一) 九年一貫課程總綱設立,但各領域問題整合的基本架構不足,結果造成由上層架構、由基層施行。無課程目標、教材大綱及施行細則。只強調重要,要所有中小學施行,造成教師無所是從。
(二) 行政體系上,由教育部指揮各縣市教育局比照教改大綱實施,由各學校教師負責課程設計,但教師專業領域不同,整合課程教材的研討時間不足,又缺乏共識,導致綜合領域課程施行方式則是各科按照原有教材及方式繼續任教,但授課時間減少,三科綜合課程,由原授課時間改為三分之一時間,影響教學品質。各縣市教育局領導各縣市學校的功能不彰,形同虛設,各學校資源不一,施行教改方針未有精細架構,只有宣導教改一定實施,但無具體實施的課程教材指引,放手由教師自行設計,又強調不可以教師為主的課程設計,要以學生為主的設計,其中衝突與矛盾使教師無法調適,基層教師仰賴教育局提供施行策略與方針,但教育局推給學校,由學校自主,學校行政主管更是戰戰兢兢,如何有效推展教改工作?變成基層教育人員另一項的困難。
(三) 各領域課程目標所列綱要籠統,無具體實施方向,又早在民國八十五年推行後,印刷界及書商為掌握九年一貫教科書市場(九年一貫課程無統一教材),已大量投資經費邀請大專院校教授與九年一貫課程總綱設計人共同編輯教材書,而忽略中小學各層教師及教材的考慮,導致各教科書設計只有專家學者的理論等架構而缺乏實務基礎及經驗,使得教科書錯誤頻出。書商為籠絡中小學市場,不斷釋出許多利益,使得學校中校長等上級長官強調九年一貫重要性,要求中小學教師參加由書商舉辦的研討會(一邊說明教改重要性,另一邊推銷書商教科書)由此造成由出版界掌握所有九年一貫課程設計。由學校本位課程設計已蕩然無存,教科書的錯誤百出,已經不足為奇。
(四) 七大領域實施問題造成授課時間不足,而且各科教師被濃縮成七大領域教師,以往的大專院校級師資及師資培育問題強調專業(特殊)領域培養,分教師培育,甚至特殊教育的實施已全部改成統定的全科教育。教育局目標是要讓中小學學生學習快樂、輕鬆學習,但是教師上課不輕鬆,觀念不能一致,教學無互動關係,叫學生如何快樂?
(五) 教育是要培育專業人才或通才教育?國家需要更多高科技專業人才,但今日教改方向強調通才教育問題,中小學素材的降低是必然的,將來何來優秀的人才?
(六) 教改最大問題即將面臨是評量問題,目前各校從現金國校一年級學生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母語教學、英語教學提前實施,七大領域課程實施,將至學期末,教師如何評量?是動態評量、檔案評量或分數評量?這些評量方式的效度信度問題過於主觀,如何讓學生、家長、教師了解。且引發多元入學方案將以基本學力測驗全國統一實施,各地區文化脈絡不同,大量全面實施將造成優者愈優,劣者愈劣。經濟階層較優者,學生受教機會愈大;經濟能力較差者,受教機會愈小。貧富差距愈大受教育的差距愈大。補習教育猖狂,是因應多元化教學及動態評量而來,但最後又經由基本學力測驗考五科決定學生的升學,學生受教育的目標變成只以學力測驗分數越高者進入較好的學校,原來教改重視的精神都不存在了。
建議:
(一)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不宜全面實施,應擇地區局部實施,由都會區或鄉村實施。另外評量方式應建立配套措施,基本學力測驗是否全國實施,有待商確?或是只作為區別入學的門檻,再配合九年一貫課程學習,提出多元入學評量標準,才能挽回教改逐漸惡劣的問題。
(二) 國家教育目標:重視個人主義或制度化?重視專業領域或統合領域?重視通才教育或專才教育?值得思索。過去能力分組確有弊病,但是全面教改實施統合化教學,通才的培育,忽略了特殊教育目標,使得教育水準降低,專業人才的缺乏,將是國家最大的損失。
(三) 中小學課程與高中課程銜接問題始終存在,如何強化各學科教材銜接,重視我國文化脈絡的課程,重新建立教育方針與教育目標是當務之急。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